這個模式中你的定位就是一個跨境的經銷商,只負責銷售的部分,不負責產品的生產。理論上可行,但是會有一些問題。
1、利潤從哪里來?
跨境電商只做經銷是可以的,也有很多公司在這么干,但是你最理想的貨源一定不是淘寶,而是國內的B端企業(yè)。
淘寶的價格是C端售價,肯定是比B端采購價格貴的,也要比一件代發(fā)貴。有便宜的就沒必要非去以C端價格進貨了。
2、亞馬遜店鋪的流量從哪來?
現(xiàn)在的亞馬遜已經不是那種只要開個店就有生意的時候了,競爭還是挺激烈的。比較主流的品類,衣服、飾品等等,你能想到的品類,都有無數(shù)個商家在做。
這個時候如果是個人運營的話,不難想象,在貨源的采購成本、資金、人力、資源上其實都不占優(yōu)勢。
這也不是說個人就一定能做,而是建議先從一個垂直的品類開始,對店鋪進行精細化的運營,先靠這個品類拿到銷量再說。
公司級別的店鋪雖然有上面的優(yōu)勢,但是在運營的精細化上有時候反倒是不如自己一個人弄。去拿那些公司大店鋪看不上的流量,這部分就足夠你吃了。
3、個人單打獨斗做外貿,有啥建議?
食品類的要慎重選擇,雖然你找的供應商可以信誓旦旦地和你保證質量,但是事有萬一,一旦食品出現(xiàn)問題會很麻煩。
個人賣家或許可以嘗試一下社交媒體類渠道,會是個機會。
社交媒體獨特的算法和平臺性質,決定了個人賣家和公司賣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的資源是對等的。
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做出讓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就可以有很好的收益。而創(chuàng)意的好壞有時候并不是預算多少、員工多少決定的。
充分利用個人賣家靈活、小成本、高容錯率的優(yōu)勢,才能在企業(yè)級別賣家的市場中拿到一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