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也會和團隊的人聊這方面的事情,我們總結的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看對你是否有參考價值。
1、對自媒體來說,什么內容是好的?
我們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因為我們本身是做seo的,一個特別垂直,小眾的技術領域,所以受眾肯定不會很多。
那時候我們每天都挖空心思去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干貨分享,但是一段時間時間后看了幾個號的綜合數(shù)據(jù),并不理想。
其實后面我們總結了一下,道理很簡單,我們一直都在以自己的喜好強加給用戶東西。我們覺得對用戶最有價值的一定是純干貨,去給用戶講技術,但是可能并不是這樣。
拿我們這個行業(yè)來說,seo是一個技術屬性非常強的東西,那我們的用戶是誰呢?是那些企業(yè)主、是企業(yè)中負責營銷的管理人員。
這些人對我們講的技術并沒有很大的興趣,因為他們對seo的期待只是想通過seo增加企業(yè)的銷量或者流量,至于seo具體是怎么實現(xiàn)的,怎么做的,他們并不關心,那是技術人員需要考慮的事情。
后來我們調整的方向就是著重去分析企業(yè)經(jīng)營遇到的具體的問題,比如網(wǎng)站建了一年了沒收錄、沒排名可能是什么情況出現(xiàn)的,對企業(yè)會有什么損失,要怎么布局seo等等。
通過具體問題在延伸到seo的作用、操作思路、預算配比,這些戰(zhàn)略上的東西才是我們的目標用戶感興趣的。
內容的價值等于用戶需要,而不等于我們以為的“更好”。
2、怎么找到用戶真正感興趣的點?
很多媒體公司或者大佬會把這些當成“傳家寶”一樣,秘不外傳,其實這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很簡單的事情。
用戶感興趣的點在哪里,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你的用戶是誰。這看起來簡單,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做自媒體內容的人,并不知道。
而且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很容易會陷入一個死循環(huán),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輸出內容,輸出那些滿足“自我需求”的內容,并且以為這就是高質量內容。
還是上面的例子,大部分做seo的會定位企業(yè)主是他們的目標用戶,但是一到寫內容,就還是喜歡寫那些“seo教程”。
這就是典型的不了解用戶,企業(yè)主只是三個字,這沒什么意義。知道他們對什么感興趣才有意義。
一個方法就是你去搜一下你所在領域的關鍵詞,看看各種指數(shù)工具里面關聯(lián)的搜索詞是什么。
這種工具幾乎每個平臺都會有,頭條也有的。
通過指數(shù)工具確定領域的大方向,然后再花幾天時間去對應的渠道搜這些關鍵詞,看那些比較受歡迎的內容都在寫什么,和你寫的有什么不一樣。
找內容角度的時候,人無我有是個方向,人有我優(yōu)雖然也是方向,但是一般不建議這么做,可行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