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好就好在,就像體毛一樣——雖然對這個世界屁用沒有,但所有人都會因它存在感到快樂。
很早之前,就見過有玩家暢想:“哎呀~什么時候能有個用沙雕表情做的游戲就好了”。
而魔幻的2022年什么都有。
就在不久之前,國外有款名為《Meme Challenge: Dank Memes》的游戲,突然沖上了美、英、澳大利亞等國排行榜,最高登頂IOS免費榜第1不說,并且時至今日依舊牢牢占據著GooglePlay前五名。
這就是一款「完全用梗圖構成」的游戲,玩法簡單到離譜,但卻還是「對戰(zhàn)卡牌游戲」——玩家真的在用表情包打牌!
更神奇的是,恐怕你絕對猜不到這游戲來自哪里——
——土耳其。
從本質上說,《Meme Challenge》是款超休閑游戲,這類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玩法極簡、上手容易,任何人只要看一兩遍就能學會。
實際游戲以人機對戰(zhàn)為主,玩家與一位電腦AI面對面打牌,每回合系統(tǒng)都會描述一個情景,雙方需要根據描述,選擇手牌中最適合的表情包打出,然后讓圍觀觀眾對此打分。相互來往幾回合后,哪一方獲得的笑聲(藍紅進度條,玩家是藍條)更多,就算哪一方贏了。
問題:當你欲瑟瑟而未遂時…
我的回答:
一般來說,圍觀群眾的反應與分數直接掛鉤,根據表情與情景的契合程度不等,他們會做出笑→大笑→爆笑→笑到頭暈→笑到捶地等幾種反應。當然,如果你發(fā)揮不好,他們也會表現(xiàn)得垂頭喪氣。
需要說明的是,《Meme Challenge》與我們常見的連續(xù)“斗圖”不同,更接近于“冷吐槽”,重點在于一張圖“直擊靈魂”。想要持續(xù)取勝,需要玩家有好的網感,而非單純展示表情包庫存。
問題1:當你半夜2點悄咪咪起來卻撞了腳趾時…
我的回答:
問題2:當姨媽該來沒來讓你受到了焦慮傷害…
我的回答:
波奇醬才是表情滴神!
我覺著我贏了。
游戲里表情包來源主要是開卡包,每次取勝玩家都能積贊一定新卡包進度,或者等不及也可以看廣告加速。
眾所周知《爐石傳說》里有卡牌品質劃分,而在《Meme Challenge》表情包間也亦有差距。具體來說彩卡>金卡>白卡,卡牌品質越高,得分也越高。
收集更多表情是《Meme Challenge》玩家的核心驅動力,游戲的一切玩法都是圍繞著“完成表情包圖鑒”展開。
而除了常規(guī)對戰(zhàn)之外,《Meme Challenge》還包含一些小游戲可直接獲得卡牌。
就比如如卡牌連連看,將表情包與情緒正確連線即可直接白嫖;
就比如卡牌貿易,當奸商坑害無良NPC;
亦或者是刮刮樂,9選3刮開得獎。
相對來說,《Meme Challenge》優(yōu)點非常明顯,輕松好玩易上頭,與互聯(lián)網梗緊密結合的主題使其相當容易傳播。它在英語文化圈迅速爆紅正是得益于此,隱隱有之前《羊了個羊》那樣病毒式擴散的跡象。
但同時,也受制于文化圈的影響,其他語言地區(qū)玩家?guī)缀鮣et不到《Meme Challenge》的梗,這才使得它未能進一步擴散被我們熟知。
10月31日GooglePlay下載量才100K+
但僅僅第二天11月1日,下載量就猛然暴漲到500K+了
不過《Meme Challenge》也并非一個完美的游戲,它存在著許多問題:
1,沒有PVP。講道理這種玩法在玩家/朋友間對戰(zhàn)才更好玩,“我的回合!ドロー!召喚「捂臉淚笑」,對抗你的「流淚貓貓頭」!”
想想就刺激
2,分數判定比較迷,制作水準也很拉胯。畢竟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生產的,3D畫面相當拉胯,雖然歐美玩家似乎不那么在乎,但講道理多少已經丑得有些影響觀感了。
3,廣告奇多,惡評無數。和《羊了個羊》也類似,《Meme Challenge》作為免費游戲唯一盈利點就在廣告,這與游戲體驗相當割裂,游戲目前的差評也主要集中于此。
除此之外,游戲還具有個顯而易見的隱患——版權。
雖然表情包(或者稱meme)一般被當做開放版權的互聯(lián)網產品,但追根究底大多有明確的版權所屬。更何況,《Meme Challenge》有大量真人出鏡的表情包。
就在不久前,我們人盡皆知的“蘑菇頭”表情創(chuàng)始人,就曾在國內發(fā)起了一系列侵權訴訟。
但以上這些問題,對于游戲背后開發(fā)公司「MagicLab」來說都不算問題,當我們嘗試深入了解他們,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硬傷”完全不奇怪。
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土耳其小公司,「MagicLab」技術力似乎非常有限,此前雖然已發(fā)布過十幾款游戲,但幾乎清一色是流水線生產的3D超休閑小品,評分也普遍并不太高。
他們擅長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簡單的玩法”。是在「粗糙的外表下嵌套一個(同樣粗糙但)較新穎的休閑小游戲」。
就比如這款《Builder Master 3D》,同樣的畫面拉胯,但擬真的開吊機、挖掘機造房子的體驗意外挺有意思,試問哪個男孩子能抵抗藍翔的誘惑?
再比如下面這款《Fidget Trading 3D Fidget Toys》,《Meme Challenge》的卡牌交易玩法就傳承于此,重點是與電腦AI勾心斗角,以最少的成本嫖到最多的收獲。
并且廣告也是一脈相承的。此前「MagicLab」每一作都會被吐槽廣告離譜,甚至《Meme Challenge》已經算是有所收斂的了。
以往游戲評價
至于版權——?。可栋鏅??——我用的都是千里之外的英文國家流行梗,你還能跨過大西洋來告我不成?——真來土耳其你能告贏?——真告贏了大不了下架嘛,反正我公司小也沒多少油水,《Meme Challenge》開發(fā)也沒花什么精力,虧不了什么錢。
「MagicLab」的發(fā)展模式非常具有土耳其特色。在過去幾年里,土耳其憑借著這種低成本、高迭代的休閑小游戲模式正在迅速發(fā)展,發(fā)展的很好,甚至一度被人稱為“中東小硅谷”。
并且,眾所周知土耳其不說英語的,但《Meme Challenge》卻是一個僅有英語國家才玩得懂的游戲。英語國家自己沒做出來的游戲土耳其做出來了,這何嘗不是一種...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其實是土耳其的emoij
但另一方面來說,《Meme Challenge》營造的文化壁壘似乎也并不那么牢靠。以中文文化圈為例,我們也有許多獨特的原生梗,理論上只要國內有人想做,便可以快速打造一個“本土化”的游戲來,并且大概率也能復制《Meme Challenge》的爆款路徑。
除了單純玩梗的娛樂外,《Meme Challenge》本身也兼具“百科全書”的屬性,像B站視頻節(jié)目《梗百科》或VRchat里的“中文梗博物館”一樣,能幫助??焖俦桓嗑W友熟知。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當《Meme Challenge》走進國內時,究竟將會采用什么樣的付費模式——哦單純跳廣告太愚了,國內應該會采取其他付費模式。
就比如:在廣告之外,再加一層給轉發(fā)好友,靠轉發(fā)換取對戰(zhàn)特殊道具;
亦或是:“哦恭喜你開到了「熊貓頭吃驚」表情碎片*5,是否要使用「熊貓頭」系列萬用碎片*15,補全成一張完整的「熊貓頭吃驚」表情?”
再或許:給每張卡加上養(yǎng)成系統(tǒng),“哎呀你抽到了重復的「海子姐YBB」卡牌,重復卡牌可用于強化原卡哦~強化到3星可解鎖語音'YBB'音效;強化到6星可解鎖特效,打出時從牌組里檢索一張「小火車托馬斯」加入手牌......”
......我不敢想,這太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