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一事開始進入各國審查,收集意見的階段,索尼與微軟之間就動視暴雪游戲的特殊性,收購的意圖,獨占/多平臺等相關話題,已經(jīng)吵得不可開交了。
微軟甚至就連收購動視暴雪是“因為它們在手游開發(fā)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為了做手游這種話都說了出來。而索尼更是裝起了可憐,指責斯賓塞所謂的“雙方可以簽署保證《使命召喚》在今后數(shù)年內仍會在PlayStation推出”的計劃,期限只有三年,“各方面的保障并不足夠”,閉口不提屆時動視暴雪作為微軟的子公司,在先前簽訂的協(xié)議過期后,從一開始其實根本沒必要為索尼做出任何保障。
對于雙方的你來我往,口無遮攔扯頭花的行為,社交媒體上一眾網(wǎng)友、吃瓜樂子人也是看熱鬧看得十分開心。
而在熱鬧之余,從前不久一開始在巴西的調查中獨樹一幟地強調動視暴雪的特殊性,到現(xiàn)如今要求微軟對自己負責,GameLook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出,對于此次收購,索尼的態(tài)度其實是相當緊張的,而這一情緒的來源,之前已有廣大網(wǎng)友猜測是因為《使命召喚》系列。
畢竟在此之前,因為動視和索尼簽訂的協(xié)議,PS平臺一度享有30天的游戲新內容和更新的獨占權,索尼和PlayStation平臺在這一IP上其實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而作為歐美市場常年銷量位于頂部的FPS游戲IP,這不僅意味著僅游戲內容銷售可以為索尼賺一大筆錢,《使命召喚》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PlayStation主機的銷量。
但對于這一金額具體有多少,很多網(wǎng)友可能沒有多少預期。
近日,知名游戲市場分析師Daniel Ahmad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張圖片,是動視暴雪的財報截圖,內容顯示,在2020年,索尼是動視暴雪最大的客戶,為其帶來的收入占其總銷售額的17%,或約13.7億美元(約合94.84億人民幣),而同一年微軟的占比僅為8%,僅次于谷歌和蘋果位列第四。
而在2021年,同樣的數(shù)據(jù)里,雖然由于《PUBG:M》的強勢發(fā)力以及King的超強吸金能力,蘋果和谷歌分別以17%的銷售額占比并列第一,但索尼依然以15%的比例成了動視暴雪的第二大客戶。而微軟的占比依然少于10%。
雖然這一數(shù)據(jù)只是說明了索尼為動視暴雪帶來的收入,但其實也不難反推動視暴雪的產(chǎn)品為索尼帶來的收入情況,畢竟動視暴雪從索尼方面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游戲銷售,理論上索尼的抽成比例只有30%,不過考慮到數(shù)字商店推廣等營銷開支,索尼和動視暴雪在游戲銷售收入的分配甚至可能接近一半一半。
在2021年就有獨立游戲開發(fā)者針對索尼的PSN商店推廣的高成本討伐該平臺,根據(jù)Kotaku的報道,一個獨立游戲想要上商店首頁,可能就需要在已經(jīng)支付了一系列費用的基礎上,再支付上萬美元,對于想要獲得一些精選廣告位,獲得更高曝光度的游戲,需要支付的費用更是水漲船高,單個廣告位的收費可能就會達到數(shù)十萬美元。
雖然具體收費必然依產(chǎn)品而定,且《使命召喚》這種游戲,索尼也一定會自發(fā)給到一些資源,但這一事件也足以說明一部分情況。
但回到微軟收購和《使命召喚》可能“與索尼離婚”,離開PlayStation平臺一事上,這對于索尼而言可能是一個壞消息,但對于其他游戲公司而言,卻并不一定,特別是在FPS和服務型游戲上有著豐富積累的中國、韓國游戲企業(yè)。
雖然除了《使命召喚》外,PS平臺上也有其他知名的FPS游戲,但屆時這上百億的市場空缺對于新游戲而言,也是值得競爭、搶占的生存空間之一。更何況如今距離網(wǎng)傳的《使命召喚》理論上離開PS的時間還有數(shù)年之久,也足以讓頭部游戲公司打造一款新的FPS游戲。
在GameLook看來,這種替代計劃也是索尼應對《使命召喚》離開PS平臺的備選方案之一,也是索尼不久之前以36億美元緊急收購Bungie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秉承著不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里的至理名言,索尼自然也不太可能僅將希望寄托在過去十幾年只有《命運》這一款IP產(chǎn)品的Bungie身上,對于有創(chuàng)新性想法和切實技術、經(jīng)驗、產(chǎn)品積累的團隊而言,此時也不失為一個出頭的好機會。
當然想要超越《使命召喚》自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然《使命召喚》也不會是過去十幾年里,全球最暢銷的FPS游戲之一。
一方面,新游戲需要有差異性,但寫實風格的FPS游戲并不是最能容納新系統(tǒng)、新變化的品類,而在過去數(shù)年里,玩法上無論是硬核還是魔幻,都已經(jīng)被《使命召喚》《Apex》《Valorant》等一眾產(chǎn)品占滿了,而題材和美術,留給開發(fā)者的空間其實也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短時間內新的FPS游戲且不說打造成和《使命召喚》一樣的IP系列,即便是打開目前已經(jīng)相當成熟的FPS市場,都恐怕有一定難度。要知道在主機市場最主要的歐美地區(qū),很多FPS玩家就只認《使命召喚》,就像很多體育游戲玩家只認《FIFA》一樣。
雖然從商業(yè)上考量,主動讓開已經(jīng)牢牢站穩(wěn)市場對于微軟而言可能短時間內的確是一筆賠錢的買賣,但微軟恐怕也在賭《使命召喚》獨占甚至進入XGP后,為自家的主機和訂閱平臺帶來的粉絲流量,畢竟有了這樣一批龐大,穩(wěn)固的粉絲群體,就不愁到時候從他們身上賺不到油水。
甚至有網(wǎng)友就最近的一系列新聞評價道,“要不…XGP也上PlayStation?”反正微軟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家的訂閱制服務,這樣一來也是皆大歡喜了(Bushi),索尼得到了《使命召喚》,微軟得到了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