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格局生變。
人口第一大國之爭
日前,聯(lián)合國發(fā)布報告指出,到今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將達到80億,這一數(shù)字有望在2080年代達到104億的峰值。從歷史來看,1950年全球人口僅為25億,到1975年首次邁過40億大關,1999年突破60億,2012年達到70億……幾乎每隔10-12年時間,全球人口就會增加10億左右。而過去10年,人口增長最猛的不是中國,而是印度。根據(jù)《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預計印度最早于2023年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并在2050年達到17億。
![]()
換言之,快則明年,慢則未來幾年,印度大概率會超過中國,首次問鼎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之位。過去幾百年來,中國一直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高峰時期,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超過1/4,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不過,由于早期相對嚴格的生育政策,以及近年來的生育意愿變化,我國人口增長率明顯低于世界人口增長率。高峰時期,中國比印度多了近3億人口,但這一領先優(yōu)勢2000年首次收縮到2億以內,2011年減少到1億以內,2021年僅剩1000多萬。雖說印度生育率也在持續(xù)走低,但出生率仍然明顯高于中國及歐美國家。如果生育形勢短期無法逆轉,屆時印度將有望長期保持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之位。
![]()
人口形勢逆轉,影響幾何?
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
這一切,關鍵要看結構:勞動力人口占比幾何,生育形勢如何,老齡化率處于何種階段……因此,總人口的超越或許無關緊要,但勞動力人口的反超、高素質產業(yè)工人的崛起,則會攪動全球產業(yè)轉移的方向,對世界經貿格局帶來新的挑戰(zhàn)。根據(jù)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目前,全球共有14個國家人口破億,越南則逼近1億人口大關。

在這些國家中,除了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外,其他都是名副其實的勞動力人口大國,老齡化率低,平均年齡不高,人口紅利猶在,因此成了新一輪產業(yè)轉移的主要承載地。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而印度、越南仍舊擁有較大的人口紅利。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中國老齡化率超過14%,而越南為7.7%,印度不到7%,最高的日本高達28.6%。而年輕來看,我國人口年輕中位數(shù)開始向發(fā)達國家看齊,而印度、越南人口結構仍舊相對年輕。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2022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shù)為38.4歲,而印度、越南分別為27.9、32.4歲,最高的日本為48.7歲。隨著出生率走低、老齡化率攀升,中國的人口金字塔已從塔狀向柱狀轉變。與之對比,印度則是“下寬上尖”的塔狀結構,意味著未來仍有巨大的勞動力人口增長空間。越南則處于中國和印度之間,雖然增長率不及預期,但尚未陷入少子化+老齡化的困境。聯(lián)合國報告指出,到2050年,印度將再增加1.83億勞動力人口。這意味著,未來30年新增的全球勞動力中,22%都將來自印度。如此龐大的勞動力,勢必給全球產業(yè)大轉移帶來新的變數(shù)。
誰是真正的挑戰(zhàn)者?
然而,人口眾多不等于人口紅利。
世界上經歷過生育爆炸的國家不計其數(shù),但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成了制造大國和外貿大國,許多國家的人口都成了負擔,人口紅利淪為人口陷阱。
究其根本,勞動力優(yōu)勢能否轉化為人口紅利,看的是產業(yè)發(fā)展、就業(yè)機會和勞動力素質,而這與基礎設施、法治環(huán)境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關。中國之所以能迅速成長為世界工廠,除了改革開放所釋放的增長紅利、基建和法治環(huán)境迅速完善等因素外,與教育普及度高、勞動力參與率高不無關系。1978年改革開放啟動之際,我國成年人識字率就已超過60%,1990年攀升到82%,2000年達到91%,如今更是高達97%以上。
與之對比,如今印度成年人的識字率僅為74%,相當于我國1980年代時的水平,而越南則超過90%,追上了中國。從勞動力參與率來看,中國的勞動參與率高達76%,其中女性也有69%,而印度整體勞動參與率僅為44.9%,女性更是低到20%左右,而越南則達到7成左右。所以,即使印度總人口趕上中國,想要在外貿產業(yè)搶占中國份額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14億人口的超大規(guī)模市場,對于全球制造業(yè)的吸引力不容小覷。反倒是越南,教育普及程度高,勞動力技能培訓很快就能迎頭趕上,再加上與歐美國家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外貿層面的競爭與挑戰(zhàn)不容低估。畢竟,沿海地區(qū)產業(yè)升級可謂大勢所趨,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yè),既能向中西部人口大省轉移,也有可能向印度及東南亞轉移。就此而言,河南的“敵人”是越南,中西部的“對手”是印度之類的說法,并非沒有道理。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