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在講“降本增效”,但資金相對充裕的頭部大廠也仍然在為下一波增長積蓄力量:
在網易宣布前卡普空資深制作人小林裕幸加入并領導新成立的大阪工作室后,僅僅過去一天,由原雪崩工作室(Avalanche Studios)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hristofer Sundberg組建的Liquid Swords工作室也宣布獲得網易投資。
在短時間內投資動作頻繁的可不止網易,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在10月份騰訊確認入股波蘭Gruby Entertainment工作室;9月份更是一個月內就分別在新西蘭、斯洛文尼亞以及法國相中并公布了合適的投資目標,一點都不含糊。
受大環(huán)境影響,今年國內游戲巨頭們的投資都不再像去年那樣頻繁和激進。但謹慎歸謹慎,只要看準了機會還是會果斷出手?;蛘呖梢赃@么說:今年騰訊網易兩大巨頭,仍然在十分積極地為將來與諸多國際一線廠商坐在同一張牌桌上增加自己的籌碼。
01
網易狂挖13位業(yè)內大咖
在海外組建4個新工作室
近年“人才”一直是全球游戲圈內的熱門話題,在這個話題下自然不乏各大廠商圍繞著高端人才的激烈爭奪,國內一眾頭部大廠在全球游戲圈內挖起人來可謂一點都不手軟,而網易在這方面大概是國內廠商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
截至發(fā)稿,網易在2022年已經組建了4個新的海外研發(fā)團隊,并且挖來了13位業(yè)內知名的大咖,領導這些新團隊或是對已有團隊進行“補強”。
GPTRACK50
剛進入11月,網易就正式宣布:前卡普空資深制作人,曾經參與過《鬼泣》《生化危機》《龍之信條》等知名作品開發(fā)工作的小林裕幸已經加盟網易游戲,并且將領導網易在日本大阪成立的新工作室「GPTRACK50」。
據小林裕幸在工作室官網上披露,“在這里,我的目標不僅僅是制作游戲IP,還包括打破邊界,進入真人電影、動畫、漫畫、小說、戲劇和活動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娛樂領域?!?/span>
Jar of Sparks
在今年7月份,網易在美國西雅圖成立了新的Jar of Sparks工作室。據悉這個新工作室還有多位業(yè)內大咖加盟,包括來自343工作室《光環(huán):無限》的設計總監(jiān)Jerry Hook,還有來自Rocksteady《蝙蝠俠:阿卡姆》三部曲的敘事總監(jiān)Paul Crocker。
同時《DOOM》和《光環(huán):無限》的制作人Greg Stone將出任工作室的執(zhí)行制作人;《光環(huán)》《NBA街頭籃球》系列的動畫導演和設計總監(jiān)Steve Dyck將出任工作室的游戲總監(jiān)。據官網披露,Jar of Sparks的愿景是“創(chuàng)造新一代敘事驅動的動作游戲”。
Jackalope Games
今年5月,網易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成立了第一個美國工作室Jackalope Games,由曾參與《英雄之城》《無冬之夜》《星際迷航OL》和《DC宇宙OL》等項目的業(yè)界元老Jack Emmert領銜。
據工作室官網介紹,Jackalope Games將作為網易游戲的第一方工作室,致力于開發(fā)全新的PC和主機游戲。
名越工作室
在今年1月份,日本知名游戲制作人,《如龍》系列的主創(chuàng)和靈魂人物名越稔洋宣布正式加盟網易游戲,并且將與核心成員一同在東京組建新的名越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員包括《如龍》系列制作人佐藤大輔、《如龍》藝術總監(jiān)細川一毅、《超級猴子球》制作人城崎雅夫以及《如龍7》主程時枝皓司等。
除了成立新的團隊之外,網易在19年就成立的蒙特利爾工作室也在繼續(xù)搜羅人才:在今年6月份,育碧旗下《孤島驚魂》系列制作人Emile Liang確認加盟;9月份,育碧《看門狗》系列制作人 Jonathan Morin也宣布正式加入網易蒙特利爾工作室。
相比起網易,騰訊在挖人以及新團隊的組建上表現的更加“含蓄”一點,僅在5月份成立了新的英國利物浦工作室,并交由騰訊游戲全球合作伙伴副總裁Pete Smith領導。另外還在9月份邀請到了前索尼互動娛樂美國分部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Shawn Layden 出任騰訊游戲戰(zhàn)略顧問。
除此之外,這兩家巨頭還在另一種意義上“挖人”:不針對個人而是對整個團隊進行投資或者并購。雖然這種方式的成本更大,但這兩家巨頭仍然沒有把步伐放得太慢。
02
19個海外工作室接受國內巨頭注資
騰訊壕占13個
據手游那點事統(tǒng)計,截至發(fā)稿,騰訊在2022年先后投資或并購了13個工作室。這些工作室所在的地點遍布全球,從歐洲到東亞,從北美到大洋洲都能找到騰訊投資的工作室身影。
在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身影,包括在已經上線9年,但時下依然流行的跑酷手游《地鐵跑酷》母公司Sybo Games;還有開發(fā)了《黑暗之魂》系列、《只狼:影逝二度》和《艾爾登法環(huán)》的FromSoftware;以及全球知名游戲大廠,《看門狗》《孤島驚魂》《刺客信條》《湯姆克蘭西》等知名系列IP持有者,法國育碧的母公司Guillemot Brothers Limited。
除了這些一線的知名大廠外,這個表格內還藏著不少驚喜:《Deadlightlight》以及《努努之歌:英雄聯(lián)盟外傳》的開發(fā)商Tequila Works同樣在名單上;還有在去年TGA上公布的異界生存聯(lián)機RPG《Nightingale(夜鶯)》的開發(fā)商Inflexion Games;甚至是NFT交易平臺Immutable X的母公司Immutable;以及中世紀題材冷兵器對抗游戲《雷霆一擊》的開發(fā)商Triternion。
值得一提的是,據有飯研究統(tǒng)計,自05年以來,騰訊有公開記錄的投資海外游戲公司次數為71起,具體到19年至21年這3年間的有26起,其中19年有3起,20年有11起,21年有12起?,F在距離22年結束還有兩個月,騰訊已經對海外游戲公司進行了13起投資,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減速”。
另一方面,網易在今年內同樣通過投資或者并購,把6家工作室納入了自己的業(yè)務版圖,包括了最近才正式官宣,正在研發(fā)一款開放世界3A游戲的Liquid Swords工作室以及早前收購的互動敘事游戲《暴雨》《底特律:變人》研發(fā)工作室Quantic Dream。
而且上面表格中統(tǒng)計的只是這兩家大廠在今年內進行的人才招攬或者投資動作,但部分投資以及的動作在更早時間已經完成。例如做出了被譽為“韓版Roblox”《Play Together》的Haegin實際上在較早時間就已經被騰訊看上并且注資。
通過挖人、新建團隊或者是投資并購的方式,騰訊以及網易在海外的布局在今年也仍然有有條不紊地推進,就算現在大環(huán)境仍然有很多不樂觀的因素,這兩家大廠都未有明顯削減在這方面上的投入,由此可見,對于海外市場這兩家大廠都是志在必得的。
03
除了成功的經驗
還有未來的“種子”
在仔細看這些業(yè)內大咖或者是接受投資/并購的工作室,會發(fā)現很多都是在熱門的品類中有過成功經驗的制作人或者是團隊。從這些團隊已披露的在研產品或者是愿景來看,他們似乎都選擇了在品類上繼續(xù)深耕并力求有所突破,例如Jar of Sparks的愿景就是“創(chuàng)造新一代敘事驅動的動作游戲”。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批目前可能知名度并不高,甚至還沒有做出成功產品的團隊也同樣受到了這兩家巨頭的青睞,例如正在開發(fā)一款VR射擊游戲的Something Random。可見這他們的布局不僅是在已有賽道上的滲透和整合,更是要在那些未來可能有更大發(fā)展空間的潛力賽道上播下“種子”。
另一方面,這兩家國內大廠能夠吸引這些資深從業(yè)者以及團隊,不僅是因為“鈔能力”,還有他們一直奉行的“不干預創(chuàng)作”原則。業(yè)內熟知騰訊投資游戲公司的一貫模式:不論是否謀求控制權,騰訊都不會要求被投資者改變原有風格,甚至不會過多干預團隊在內容上的創(chuàng)作。
而日前名越稔洋在接受日本媒體《Fami通》采訪時也有提到,當自己提出將新游戲作為企業(yè)禮物送給網易的時候,對方完全沒有對項目內容進行干涉,但是得到了“因為是有趣的企劃請加油”的聲援。
或許對于這些的大咖們來說,一個“能夠自由發(fā)揮、做自己想做的游戲”的環(huán)境比起單純的商業(yè)成就更加難得。在這種情況下,這里所指的“種子”似乎也不再只是公司發(fā)展的未來,更是關乎到他們自己職業(yè)生涯的未來。
04
結語
雖然挖人+投資并購這種打法的成本不低,但在業(yè)內其實也有成功的先例:來自瑞典的Embracer Group就通過不斷并購游戲工作室從而在游戲市場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雖然在手法和方向上,騰訊以及網易兩家與Embracer Group所走的都不是一個路子,但目前這兩個國內巨頭在海外的動作都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
在今年科隆游戲展上的摘得“最佳動作游戲”與“最期待 PC 游戲”雙重大獎的《重金屬:地獄歌手》,以及獲得最佳多人游戲的《戰(zhàn)錘 40K:暗潮》均來自騰訊收購或者投資的工作室;網易在去年發(fā)行,并成功刷新了國產買斷制游戲銷量新紀錄的《永劫無間》背后同樣有蒙特利爾工作室的身影。
網易副總裁胡志鵬在去年曾公開表示“希望公司50%的游戲收入來自海外市場”,無獨有偶,騰訊游戲高級副總裁馬曉軼也同樣在去年提到過“我們希望和歐美大廠站在同一高度去競爭” 。同時他們似乎也已經認定: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自己的對手也不會再局限在手機屏幕內,還有電視以及顯示屏上的。隨著版圖的擴張,他們的“全球化”戰(zhàn)略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的巨頭同樣也在這場“軍備競賽”中表現積極,尤其是微軟以及索尼兩家巨頭。在微軟宣布計劃豪擲687億“鯨吞”動視暴雪后不久,索尼也宣布將以36億美元收購《命運》系列開發(fā)商Bungie??梢灶A見的是,隨著巨頭們的整合和并購,全球游戲市場或將會迎來新一輪洗牌。
按照目前的勢頭來看,距離巨頭之間“短兵相接”已經越來越近了,而這無疑將會是一場“硬仗”?,F在這場硬仗還沒真正開始,但也已經可以聞到火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