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悄悄給一些第三方App買了Google搜索廣告,蘋果自己出錢。 這是怎么回事,做慈善嗎? 沒想到,應用開發(fā)商們卻不吃這一套,紛紛表示不樂意。受影響的知名App,包括流媒體巨頭HBO和約會社交軟件Tinder,還有更多在線教育類App。
不仔細看的話,這些廣告就像是開發(fā)商自己投的一樣,但點鏈接進去都會直接跳轉到蘋果應用商店。
鏈接后面那一長串跟蹤用的參數(shù)也有很大一部分相同,也說明這些廣告有著相同的投放者。
多家開發(fā)商表示蘋果此舉并未征得他們同意。
到底是怎么回事?
為了最大化應用商店收入
這次受影響的App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有高金額訂閱服務。
據(jù)福布斯報道,一位匿名開發(fā)者表示蘋果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應用商店付費,最大化蘋果的收入。
他選擇匿名的原因是害怕蘋果的報復。
如果一個用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付費訂閱第三方App,第一年的訂閱費會被抽取30%的“蘋果稅”,后面再續(xù)訂蘋果也要抽15%。
從蘋果應用商店付費的用戶多了,那從開發(fā)商自己網(wǎng)站付費的用戶自然變少。
此消彼長,本來能獲得全部收入的交易被收取了高額的抽成,難怪他們會不樂意。
以HBO Max的4K高清服務為例,一年的訂閱費用將近150美元,蘋果第一年從中抽取30%可以得到45美元,后面續(xù)訂抽取15%可以得到22.5美元。
而競價廣告的成本每個用戶只需要5-10美元。
蘋果這樣做無本買賣肯定是賺的,對應用開發(fā)商來說就不一定了。
開發(fā)商為用戶提供服務有自己的成本,對于一些低價值客戶如果本來利潤率就小于30%,搞不好一通操作下來蘋果把錢賺走了,自己反倒虧本。
還有更多影響
如果應用開發(fā)商自己不想投廣告了,能不能讓Google把這些廣告移除呢?
Google說不行,因為是蘋果交的錢,只能蘋果來移除。
對于這種操作是否合理,Google的廣告政策中有這么一條:
如果廣告的目標著陸頁致力于銷售的產(chǎn)品、服務、組件替換零部件與一個商標相關,就可以在廣告里使用對應的商標。
也就是說,蘋果去買HBO的廣告關鍵詞,只要賣的東西確實和HBO相關而不是賣競品Netflix等,那就符合Google的規(guī)定。
這種情況下,如果第三方開發(fā)商有自己的營銷計劃,也要投放廣告會如何?
這又是Google愿意看到的局面了,兩條廣告要進行競價,價高者顯示在前面。
從用戶的角度也有一些影響,從蘋果應用商店付費,蘋果出于隱私的考慮不會與開發(fā)商分享用戶的信息。
開發(fā)商與用戶沒有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需要售后服務就只能去找蘋果。
有開發(fā)商表示這樣用戶體驗會糟糕很多,用戶如果遇到訂閱方面的問題,他們想幫也幫不上忙。
蘋果目前對投放廣告一事沒有做出回應。
與此同時,另一件事上蘋果也在努力保住應用商店的收入。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與Epic訴訟大戰(zhàn),法院判決蘋果在12月9日之前允許應用開發(fā)商將用戶引導至第三方支付系統(tǒng)。
蘋果表示不服,提交上訴請求法院暫緩執(zhí)行。
最新的消息是,法院駁回了蘋果的請求,維持原判。
到了12月9日,蘋果是否真的會放開第三方支付?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