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把跨境電商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專有名詞(跨境電商術語),以及跨境人必備的一些能力列舉出來,以便不清楚的朋友查閱。
名詞篇
1、FBA
Fullfilled By Amazon的縮寫,是亞馬遜物流服務,亞馬遜自營的物流系統(tǒng),跟國內京東物流一樣的意思。
2、Review
對產品本身的評價。
3、Feedback
只是針對賣家的物流和售后服務方面的一個反饋(這一點跟國內淘寶的評價體系不一樣,淘寶評價是綜合評價,而亞馬遜評價是分開的一個是對產品本身的評價,一個是對賣家服務方面的評價)。
4、賬號關聯
像亞馬遜這類跨境電商平臺,是明文禁止一個公司/賣家擁有多個同地區(qū)賬戶,如果一個公司/賣家同時有兩個同地區(qū)賬戶,如果查到了,就被認為是賬號關聯,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封店。
5、ASIN
Amazon Standard Identification Number的縮寫,即亞馬遜標準標識號,是亞馬遜自己的商品編號,ASIN是亞馬遜商品一個特殊的編碼標識,每個商品的都不同。
6、SKU
Stock Keeping Unit的縮寫,意思是庫存量單位,每一個商品都會有一個獨立的SKU編碼。它可以是以件、盒、托盤等為單位。
7、無貨源模式
就是賣家開一個亞店鋪,然后采集電商平臺的產品,然后進行修改屬性、標題、買點等之類的,加價上傳到自己的店鋪去賣的。
當店鋪出單之后我們就到采集的上家買下來,然后發(fā)到中轉倉,進行二次打包發(fā)給國外客戶,這個模式的優(yōu)勢就是不需要囤貨了,也可以不用自己去發(fā)貨了,也不要付費推廣之類的。
8、UPC
在亞馬遜上傳產品時,大多數分類均要求賣家使用所需的特定GTIN(全球貿易項目代碼)最常使用的是UPC。
它是美國統(tǒng)一代碼委員會制定的一種商品用條碼,主要用于美國和加拿大地區(qū),標準版的UPC12的編碼結構為:系統(tǒng)碼(1位)+廠商碼(5位)+商品碼(5位)+校檢碼(1位)。商品分類不同或同一分類中的商品類型不同,UPC要求也會有所不同。
9、跟賣
正常售賣產品的流程是需要自己創(chuàng)建Listing,但跟賣是無需自己創(chuàng)建Lsiting的,看到別的賣家在賣的產品,如果自己也想賣,找到該產品直接共用他的Listing頁面就可以出售該產品了。
能力篇
那了解完常用名詞之后,我給大家講講跨境電商賣家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1、團隊協(xié)作能力
即使你的公司只有你一個人,但是你要跟供應商打交道,跟物流服務商打交道,跟其他許多方面必不可少的服務商打交道。
這時候,你有沒有好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決定了你這個事情推動起來面臨的阻力有多大。
2、市場調查能力
跨境電商,選品很復雜,建議先選好大類,然后再看這個大類里哪個產品是供需指數較高,在線產品較少的,這類貨出單機率較高。
3、目標市場的稅收和法規(guī)
做跨境電商,要了解各國的關稅,以及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比如W8,EIN,VAT等。
還要了解目標市場的法律法規(guī),比如CPSC法規(guī),FDA、RoHS、REACH、WEEE等等。
4、多語言能力
英語四級只能是基礎,從事跨境電商要應付多語言的環(huán)境,這就要求你有一定的「語言天賦」,能夠快速地掌握一門語言,即使只是基礎入門水平。
5、平臺操作能力
跨境電商平臺很多,常見的如亞馬遜、速賣通、ebay、wish等,決定做哪個平臺,你都要去對平臺的規(guī)則做深入的了解。
總結
當然跨境電商賣家要了解自己的產品,知道這個產品的生產流程、材質、用途等。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又怎能讓你的客戶懂呢!
而且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產品的技術規(guī)格、產品描述、應用說明、售后服務知識等。
如果有小白想要做跨境電商的,要努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