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短視頻領域最能賺錢的播主,是做直播帶貨的,動輒上億的交易量令人心驚。
在歐美,賺錢能力最高的,帶的「貨」是游戲——YouTube 吸金能力排行榜,前幾名常年被游戲播主占領?;蛘撸梢哉f,游戲直播在歐美,熱度和中國的主播帶貨可以相提并論。
在美國,一家名為 Twitch 的游戲直播平臺,最高時候曾經拿下游戲直播市場 70% 的份額,讓 YouTube 和 Meta 相形見絀,徒呼奈何。
三年疫情期間,Twitch 用戶使用量暴增 45%,年度營收增長至 28 億美元峰值——在成軍十周年之后,Twitch 終于迎來了自己的巔峰。
而在 2023年,Twitch 無論在用戶時長還是用戶數上,都開始下降。
Twitch 2023 年兩項關鍵數據均下降 6.8%|圖源:streamscharts
數據之外,Twitch 的衰落也顯而易見,在去年的冬天,Twitch 的首席產品官、首席客戶官、首席內容官、首席營收官接連離職;聯合創(chuàng)始人 Emmett Shear 在 6 月宣布辭去 CEO 的職位;去年 12 月,在電競行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韓國,Twitch 駐韓部門直接宣布將在今年 2 月 27 日關閉;1 月 10 日,Twitch 宣布裁員 500 人,約占總員工 35%,要知道在去年,Twitch 已經經歷了兩輪共計 400 余人的裁員。
01、「順勢而為」的 Twitch
如果說最近兩年是 Twitch 成立以來最艱難的時刻,這話毫不為過。
Twitch 脫胎于 2007 年成立的在線視頻平臺 Justin.TV,和同時期的競爭對手 YouTube 不同,Justin.TV 支持即時聊天,而且游戲內容在平臺上非常受歡迎,趁著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游戲的東風,2011 年,Justin.TV 宣布推出 Twitch,一個獨立為專注游戲領域的直播平臺。
2014 年,Pokemon 大火也帶動了 Twitch 的出圈,或者說游戲直播就像短視頻一樣,變成了大眾會去消費的內容,同年在大洋彼岸的虎牙也脫離 YY,成為獨立的游戲直播平臺。
2014 年末,巨頭亞馬遜以 9.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Twitch。
而后幾年,Twitch 沒有辜負亞馬遜的眼光,或者說它趕上了行業(yè)的東風,電子競技和直播兩個行業(yè)都在迅速發(fā)展,Twitch 因此成為視頻領域的獨角獸,活躍用戶數、用戶觀看量、用戶粘性都和估值一樣水漲船高,它甚至「卷」到了 YouTube 和 Facebook,迫使兩家公司陸續(xù)推出游戲直播服務。
2020 年起,新冠疫情來襲,全世界的人們被困在家中,無論是諸如 Netflix 的視頻平臺,還是 Steam 這類游戲平臺,都迎來了用量增漲,而結合了在線游戲和視頻直播的 Twitch 也達到了它增長的爆發(fā)點,日均在線人數超過 3000 萬,Twitch 看起來手握著一手好牌,但疫情如潮水,Twitch 在退潮后逐漸暴露出瘡痍。
02、亞馬遜「無形的手」
在背靠疫情,快速增長的時期下,Twitch 內部的問題可太多了,從產品設計到人事變動,甚至和母公司亞馬遜之間的暗自角力。
據 Fast Company 采訪的一位匿名 Twitch 長期員工稱「領導層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好的用戶體驗……也從未在這方面投入過。另一個從 Justin.TV 時期就開始使用和關注 Twitch 的老用戶則表示「我認為亞馬遜和 Twitch 沒有意識到這個平臺存在一些非常嚴重的缺陷,給創(chuàng)作者們創(chuàng)造了個相當艱難的天花板。
這些指責并不是子虛烏有,與 YouTube、TikTok、Netflix 這些競爭對手相比,Twitch 在產品上有點太過于強調「直播」這一內容形式了。
「YouTube、Netflix 都有的點播功能(用戶自主選擇觀看內容),你隨時能暫?;胤?。我們的點播做的太差勁了。長期以來,領導層都堅持認為不需要做好點播,我們的重點是做好直播。我從來不會在電視上看 Twitch?!鼓涿蠁T工吐槽道。
把點播和回放邊緣化的思路,就會讓 Twitch 不像 YouTube、Netflix,后者視頻內容有著長久的生命力。Twitch 也不像 TikTok,后者會提供簡單好用的視頻制作工具,讓人人能快速創(chuàng)作內容。Twitch 或許做到了最好的直播體驗,但從創(chuàng)作到回放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讓 Twitch 的直播內容,反而更容易在其他平臺二次傳播。這就讓 YouTube、TikTok 都可以開直播和 Twitch 搶份額,但反之不亦然。
但與其說 Twitch 緊緊抓著直播不放,不如說 Twitch 在直播這一核心業(yè)務之外,持續(xù)變動的管理層和政策、母公司亞馬遜的干預、團隊之間的各自為營……這些變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 Twitch 的求新求變舉步維艱。
就以 Twitch 現任 CEO Dan Clancy 為例。他在 2019 年加入 Twitch,成為創(chuàng)作和社區(qū)體驗服務的副總裁,向當時的 CEO,也是 Justin.tv 聯合創(chuàng)始人 Emmett Shear 匯報。不久后,他成為亞馬遜所收購的 Twitch 母公司 Twitch Interactive 的總裁,同時領導產品、工程和市場。
2022 年 9 月 21 日凌晨 3 點,Dan Clancy 發(fā)布博文,宣布主播訂閱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部分,和 Twitch 的分成將從 7:3 降到 5:5。同日,Twitch 全球創(chuàng)作者副總裁 Constance Knight 宣布離職,隨后幾天里,當時 Twitch 的首席內容官 Mike Aragon 和首席運營官 Sara Clemens 也陸續(xù)離職。
2023 年 3 月,當時 Twitch CEO Emmett Shear 宣布離職,由 Dan Clancy 繼任,在成為新任 CEO 四天后,Clancy 宣布 Twitch 將裁員 400 人,這也是亞馬遜 9000 名員工裁員計劃的一部分。
Dan Clancy 在 Twitch 這幾年的經歷就像一個縮影,陰影下是不合理政策的推行,領導者權力的模糊,高管之間的站隊,子母公司的明爭暗斗。
據一位為 Twitch 服務的第三方匿名人士稱,亞馬遜旗下不僅是 Twitch,所有的子公司都必須嚴格遵守非競爭條款,這就解釋了 Twitch 為什么對直播之外的流播服務這么扭扭捏捏。此前也曾有匿名人士稱,他們和 Twitch 的一次合作告吹,就因為 Twitch 審核政策被負面報道后,亞馬遜強制叫停了合作。
03、Twitch 的收入焦慮
就 1 月份彭博社的報道,Twitch 運營成本很高,自從 2014 年被亞馬遜收購以來都尚未實現盈利,用戶和收入增長也未達預期。根據 Twitch CEO Dan Clancy 的說法,韓國的網絡費用比其他大多數國家高出 10 倍,在韓業(yè)務一直是嚴重虧損,因此關停了韓國部門。
哪怕背靠亞馬遜的 AWS 云服務,但每個月向世界各地每一個角落提供高清、低延遲、隨時可訪問的 18 億小時直播內容,網絡帶寬成本不可小覷,Dan Clancy 就曾透露,一個流量較大的視頻一個月網費就能達到 1000 美元 。如何扭虧為盈,Twitch 想的辦法是開源節(jié)流,因此從裁員對象到政策調整,都貫穿著這股收入焦慮。
打開 Twitch 的用戶使用量榜單,排名第一的不是某款具體的游戲,而是「Just Chatting」聊天功能。Twitch 和其他流媒體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獨特的社區(qū)文化。在社區(qū)里,人們不再關注游戲,而是和主播、其他觀眾一起實時聊天吹水。用戶可以通過訂閱支持主播,觀看付費內容,也可以在直播里不求回報地打賞主播,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也會換來主播的實際感謝。正是靠直播特有的「聯系感」形成了 Twtich 的社區(qū)屬性,也切實地讓主播們獲得收入,繼而更賣力地回饋觀眾。
但這個過程中 Twitch 很難賺到大錢,于是他們瞄準了平臺方獲利更多的廣告業(yè)務。然而觀眾進入直播間要先看廣告,直播中也可能會插播廣告,在直播這種形式上,插播廣告還不如直播賣貨。廣告的介入會打斷直播進而降低留存率,觀眾和主播都不樂于見到廣告,但 Twitch 在社區(qū)和廣告面前,明確地選擇了后者。
Twitch 在裁員的選擇上就給出了自己的傾向,據 DIGDAY 的報道中透露,Twitch 2022 年的大裁員,社區(qū)和原創(chuàng)內容部門團隊受到嚴重打擊,負責優(yōu)化增長的團隊在 2021 年底就離開了 Twitch。據前員工透露,Twitch 大部分的產品開發(fā)都越來越專注在廣告推廣上。
曾經的 CEO Emmett Shear 所言:「提到Twitch,我希望大家想到的不只是數百萬個游戲直播頻道,更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社區(qū)?!挂恢睋喂緞?chuàng)作者開發(fā)主管,也是 Twitch 創(chuàng)始團隊成員 Marcus Graham ,在 2022 年 9 月離職后直言不諱地說「現在 Twitch 上的社區(qū)文化令人難以置信,每個創(chuàng)作者都學會了打造自己的社區(qū),但缺少的是社區(qū)和 Twitch 本身之間的聯系?!?/span>
畢竟,從社區(qū)中最多獲利地是大小主播們而非 Twitch,據 Twitch 公布的公開信,2022 年,Twitch 營收 28.8 億美元,主播賺了超過 10 億美元。因此 Twitch 過去兩年幾次出臺新政策,有些急功近利般地想和主播重分蛋糕。
2022 年 9 月那次分成比例調整后,主播們開始呼吁觀眾不要訂閱,直接打賞。但 Twitch 對此的應對是調整應用界面,打賞比訂閱需要跳轉更多個頁面。
2023 年 6 月,Twitch 又推出了一項在品牌營銷上的調整政策,對許多主播所依賴的廣告渠道加以嚴格限制,甚至將顛覆很多頂級主播已有的贊助協議。Twitch 宣布,新政策將在一個月內生效。這直接點燃了 Twitch 社區(qū),大小主播紛紛在社區(qū)里抨擊 Twitch。第二天,CEO Dan Clancy 在直播中為該政策道歉,并撤回了這一尚未推行的政策。
1 月 25 日,Dan Clancy 又發(fā)布了 Twitch 新政策,打了自己的臉,也讓玩法變得更復雜難懂。總結來說,之前超過 10 萬美元,七三分變五五分的分成比例不算數了,原因是 Twitch 發(fā)現影響到了主播的收入和積極性;
下一項變化是更改了和主播之間的合作伙伴計劃,推出了 Partner Plus,Twitch 建立了一套復雜的積分制度,靠積分來區(qū)分和主播的分成比例。
Twitch 推出的和主播「積分換分成比例」的方案|圖片來源:Twitch
此外,Twitch 用戶如果同時是亞馬遜 Prime 會員,之前有代幣福利可用于訂閱 Twitch 頻道,這一項目稱之為「Prime Gaming」,6 月 3 日起,Twitch 會把所有 Prime 代幣改為 Prime 訂閱者所在國家的費率,換言之,澳大利亞的 Prime 用戶一個代幣價值 2.15 美元,哥倫比亞的代幣則價值 0.75 美元,Twitch 委婉地表示,調整后可能會導致主播收入減少。
這三項變動仿佛 Twitch 打了主播一巴掌后又塞個甜棗?;乜催^去兩年里,Twitch 幾輪政策調整,都是在試圖從主播手里拿到更多的收入,但冒進的政策被道歉取代,強制推行的政策又在兩年后撤回,這種不確定性也讓越來越多的主播對 Twitch 失望。
據 DIGDAY 的報道,在 Twitch 早期階段,Twitch 員工經常會參與主播的實時聊天,大多數 Twitch 主播都有專職的客戶經理保持和平臺密切的交流合作。如今,許多主播,特別是中小型主播,根本沒有 Twitch 員工對接。主播們和 Twitch 的聯系在減少,但 Twitch 對主播投放廣告的需求在增加,Twitch 主播 Shaun Bolen 就曾說「他們一宣布 50:50 的分賬,我就想到了『酷,他們真的全身心投入到廣告啦?!弧?/span>
但 Twitch 也在和主播微妙的博弈關系里日益式微。2019 年,Twitch 當時的兩大頂級主播 Ninja 和 Shroud 轉投和微軟推出的直播平臺 Mixer 簽了獨家,但他們的離開并沒有讓 Twitch 停下腳步,觀眾們還是在 Twitch 上追隨新任明星主播。但 2021 年底,Twitch 上訂閱人數最多的主播 Ludwig Ahgren 和 YouTube 簽了獨家,他的收視率下降程度要遠遠低于 2019 年出走的 Shroud。
04、冰山下的暗流
如果說收入是 Twitch 顯而易見的問題,那 Twitch 用戶的特質以及基于類別形成的社區(qū)結構,可能是 Twitch 更難進一步的隱患。
在 Twitch 紙面成績最好看的 2021 年,年末總結的主播榜單上,前 100 名里只有 2 名女性主播,分別排名 33 和 85。Twitch 用戶中性別構成是 35% 的女性和 65% 的男性。
然而也是在那一年,Twitch 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仇恨突襲」。「突襲」(raid)原本是 Twitch 社區(qū)文化的一部分,是主播為了表示對另一個主播的支持,在他直播結束時候鼓勵他的觀眾去其他主播的直播間,后者就會在同一時間進入大量前者的粉絲。本身是很良性的主播間互相引流的關系,在 2021 年演化成了一種「仇恨攻擊」。
許多少數族裔、女主播、邊緣群體甚至退伍老兵的直播間會突然出現大量歧視和仇恨言論,而且次數越來越頻繁,兩個小時的直播里會遭遇四五次仇恨突襲,直播的節(jié)奏被打斷,主播的心情難以平復,粉絲互動的評論被仇恨言論淹沒,因為人數眾多,主播禁言都禁不過來。
一名女性玩家主播在被仇恨突襲后只能中斷游戲|圖片來源:YouTube
2021 年,被仇恨突襲困擾了幾個月之久的主播們在推特上開啟了 #TwitchDoBetter,#SubOffTwitch 的倡議,抗議活動的主播 RekItRaven 說:「Twitch 不再以創(chuàng)作者為中心,它以業(yè)務為中心。」在 9 月,他們組織了 #ADayOffTwitch,以停播一天為代價去向 Twitch 的不作為表達不滿。
主播們的抗議活動海報|圖片來源:X
Twitch 最終開展了方方面面的治理,給賬戶加入了電子郵件和電話的驗證以避免機器人大軍,開始制作一年兩次的透明度報告,提出平臺的態(tài)度和聲明,以及各種直播間的防騷擾功能。
但這些舉措從根本上沒有改變 Twitch 在「基本盤」用戶畫像中的保守傾向,當 Twitch 選擇了游戲以及電子競技作為內容核心,它的主流用戶群體也不難預測。比起一個中性的,人人都能享受其中的平臺,Twitch 更像是一個帶有「incel」傾向的社區(qū),小眾和邊緣的文化群體只能「圈地自萌」,這讓 Twitch 很難像 YouTube、Netflix、TikTok 等平臺一樣,有著持久和廣闊的生命力。
新用戶打開 Twitch,很難不產生亞文化社區(qū)的刻板印象|圖片來源:Twitch
和巨頭角力,和主播博弈,和其他平臺搶觀眾注意力,直播形式的高成本導致的 Twitch 成立數十年難以盈利,社區(qū)開始被邊緣化,邊緣群體又遭受著排擠和沖擊。而 Twitch 應對這些弊病的方法是持續(xù)變化的政策,不斷調整的人員,裁員和關門的節(jié)流,小心翼翼地開源。
Twitch 做不到大刀闊斧的重整,也沒有只服務主流用戶的決心,它仿佛在用「鹽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鹽。」的方法溫水煮青蛙,衰落來的悄無聲息,只有緩慢下降的數據預告著危機。
在國內,同樣有非常有「特色」的社區(qū)和功能的中型公司,或多或少都面臨著 Twitch 的困局——無法真正進入主流,在變現困難的情況下一旦推進商業(yè)化則面臨用戶用腳投靠的結局,在網絡用戶發(fā)言日漸「極化」的當下,受著「夾板氣」。真正的出路是什么?Twitch 的案例可能證明,即便「賣身」給巨頭,也未必能保證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