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字節(jié)跳動推出抖音國際版品牌——TikTok。TikTok在海外發(fā)行后,曾在美國市場的app下載和安裝量躍居第一位,并在日本、泰國、印尼、德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地,多次登上當地App Store或Google Play總榜的首位。
正在拍攝視頻的TikToker們
根據2019年發(fā)布的一項民意調查,如果有機會,13至38歲的美國人中約54%的人愿意成為一名網紅。高達12%的人認為網紅這個職業(yè)會非常適合他們。在之前,像帕麗斯·希爾頓和金·卡戴珊這樣的名流才會具有的巨大影響力,而現在,普通人也可以實現了。似乎每個勇敢的吉米·蓋斯(意指無名之輩)都能通過努力成為杰伊·蓋茨比(小說《偉大的蓋茨比》中的主角,通過奮斗從一名底層人士變成了巨富)。有美國媒體人評價說,“TikToker們是新的一批名流,只不過這批名流的對象大眾化了。有的TikToker可以在自己的小臥室里,一夜之間獲得一百萬粉絲。這種事放在以前,絕不可能發(fā)生。
世界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沒有像現在這樣,能讓普通大眾有機會迅速獲得財富、名望和地位?!?/p>
來Clubhouse尋找夢想的年輕人
在美國有一個網紅孵化基地,名為Clubhouse。其首席執(zhí)行官Amir曾這樣描述Clubhouse中進行的網紅孵化產業(yè):“它讓我想起了美國過去人們騎著馬,駕著車去西部淘金的情形。對于淘金者來說,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到了加利福尼亞和科羅拉多的淘金地,在他們的領土上做個標記,宣稱,“這塊地是我的。”然后他們在屬于自己的地方開始挖地尋金。他們中的一些人賺了很多錢,一些人卻兩手空空而歸。成功與否完全無章法可依。
現在的社交媒體市場就像以前未開發(fā)的西部。在Clubhouse,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這里跑來跑去。他們是否能成功沒有任何確定的模式。很多人甚至從大學輟學,帶著書包搬到這里,就為了有朝一日能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在美國,大學畢業(yè)生的平均年收入為50,000美元,而擁有超過100萬粉絲的網紅一個月就可以凈賺這么多。全球市場經濟衰退的大環(huán)境中,很多行業(yè)都停滯發(fā)展甚至萎縮,到2022年,網紅營銷行業(yè)卻預計產值將增長到150億美元,約占目前全球廣告支出總額的15%。
事實上,網紅經濟已經滲透到市場的每一個領域。好萊塢會選用Ins上的網紅大咖,就為了吸引他們大量的在線粉絲;流行歌星也會尋找TikTok主們合作,以實現快速打歌的目的。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些有影響力的人與其說是名人,不如說是新粉絲經濟中的勞動者原型。
TikTok上各放異彩的“名流”們
Clubhouse不僅僅只從這些年輕人身上獲利——Clubhouse會拿走他們收入的20%——他們也會指導這些年輕人了解這個系統(tǒng)的殘酷,讓他們在進入這個新世界前做好心理準備。“我們認為Clubhouse就是一所網紅大學,”俱樂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克里斯蒂安這樣評價到。
盡管將Clubhouse比作大學很奇怪,但Clubhouse的管理確實和大學有很多相似之處。21歲的人才管理副總裁裘斯說,“我們真的把自己當做網紅教授?!盋lubhouse旗下有三個TikTok工作室,每一個都對應不同的“網紅學術”水平。Clubhouse BH——研究生院——是為“老練的網紅”準備的(“老練”這個詞絕非指年齡大的人,在網紅行業(yè),所謂的“老人”可能也就二十出頭)。下面是Clubhouse FTB,相當于本科課程。最后,還有Not a Content House(無限可能工作室),相當于Clubhouse體系中的高中,旨在吸引更年輕的網紅主。
在美國一所大學,一名十分關注社交媒體的教授開設了一門名為“生活在數字時代”的課程。在社交媒體爆炸式發(fā)展的時代,她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人文的手段——批判性思維、道德沉思和信息素養(yǎng)——來質疑社交媒體上大肆宣傳的人格。她想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在逛社交媒體的同時,也成了社交媒體的產品。但她越來越感覺這是一項西西弗式的(意味永無止境)任務。畢竟,她每天給學生灌輸她理念的時間每周只有三個小時,而其他時間,她學生的精神都可能浸泡在由平臺算法主導的按摩室里。
沒想到的是,網紅行業(yè)當下成為了COVID-19疫情的抨擊對象?!都~約時報》連續(xù)發(fā)文稱這些網紅主們就像不可救藥的酒神Dionysians。Clubhouse也已成為被反復攻擊的目標。他們在比佛利山莊的幾個鄰居向當地警察局提交了一份申訴,聲稱隔離期間,Clubhouse BH還是舉辦了一個“一百多人”的聚會。不過,這一切都阻斷不了立志要成為網紅大咖的TikToker們。
這是時代的潮流。正如《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所寫,“TikTok正在重寫世界,你可以不用Tiktok,但你逃離不了它帶來的社交模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