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情感牌怎么打才能贏?六招教你與客戶“走心”

來源: 飛書互動
作者:Facebook
時間:2020-08-31
17592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制式廣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漸降低。不止Facebook,很多平臺都面臨這個考驗。消費者尋找的是“有感覺”的內容,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打情感牌的廣告更能吸引消費者關注。近期刷屏朋友圈的“啥是佩奇”就是一個經(jīng)典例子。

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制式廣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漸降低。不止Facebook,很多平臺都面臨這個考驗。消費者尋找的是“有感覺”的內容,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打情感牌的廣告更能吸引消費者關注。近期刷屏朋友圈的“啥是佩奇”就是一個經(jīng)典例子。

NmY3OTlhNC5qcGc.jpg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廣告營銷中的一個經(jīng)典手法——情感營銷。

所謂的情感營銷,是指在廣告中加入帶有真情實感的內容,利用消費者對親情、友情等情感的渴望,刺激消費者并使他們產生“歸屬感”。讓消費者不僅對營銷的產品產生興趣,也提高了對品牌的好感。

廣告策劃團隊讓兩個小朋友拿著香煙,向街上正在抽煙的成年人借火。理所當然被所有成年人教育“吸煙對身體不好”、“小孩子不能吸煙”等道理,然而在教育完兩個小朋友后,這些吸煙的成年人又因收到他們留下的字條而陷入沉思。

整個廣告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也沒有任何專業(yè)的演員,呈現(xiàn)出來的場景卻讓觀看者感受到了“共鳴”。這部戒煙廣告最終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流傳到三十幾個國家,并讓泰國的戒煙專線業(yè)務量提高了四成。

情感營銷手法非常簡單,卻不容易執(zhí)行,一個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那么在社交媒體上的情感營銷廣告要怎么做呢?一起來看一看——

打造完美視覺效果

人類對于圖像的處理比處理文字更快,我們所接收到的訊息里有90%來自視覺影像。這也是現(xiàn)在圖片廣告與視頻廣告成為主流的原因之一。

圖像的色彩運用能夠引起觀看者的某些感覺。例如在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快餐店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紅色與黃色的廣泛應用,這是因為紅黃兩色比較容易讓人產生積極情緒,進而吃下更多食物。

而圖像的內容設計則能喚醒觀看者的回憶,引發(fā)情感共鳴。例如,一個小孩開心地抱著禮物的照片可能會讓我們聯(lián)想起小時候收到禮物的興奮感,如果加上圣誕節(jié)的紅白配色,很容易就能引起消費者對禮品的購買欲望。

選擇正確的視覺設計不僅能傳達出強烈的訊息,還能強化廣告的記憶點,是打造成功廣告的第一步。

使用人臉元素

人類大腦中負責人臉認知的部位稱為“梭狀回面孔區(qū)”,這個部位會自動辨認人臉,并根據(jù)面部表情判讀人像的情緒。

因此,在廣告中安排人臉元素,將使受眾的目光直接聚焦在人的臉部并接收情緒訊號,進而感染廣告受眾的心情。

來一個動人的故事

用精彩的故事包裝廣告內容,消費者才會愿意花時間看完整個訊息,這不僅能夠提升品牌辨識度,也在不知不覺中向消費者洗腦、灌輸。最好的例子就是近期刷屏朋友圈的“啥是佩奇”廣告。

該廣告宣傳的電影還沒上映,具體的“帶貨能力”我們暫且不知,但一個動畫電影的宣傳廣告能夠擊中中國人民春節(jié)想要團圓的那顆心,并引起廣泛傳播,就足以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的情感營銷廣告。

效果與好處才是溝通的核心

真正能引起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通常是消費之后帶來的“滿足感”,而不是商品或服務本身,可口可樂公司就是這方面的最佳代表。

每年新春期間,可口可樂廣告宣傳的都是團圓與相聚時,喝可樂所帶來的進一步的滿足感,飲料本身并不是重點。它的成功在于消費者看到可樂瓶就會聯(lián)想起喝可樂的暢快感,忍不住想來一罐。

因此,與消費者溝通的時候應該強調使用效果,而不是產品本身的特質。商家要試著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商品或服務能帶給消費者什么價值,并以它為核心,說服消費者采取行動。

抓住消費者的FOMO心理

FOMO是指“害怕錯過任何機會”的心理,指的是人們害怕錯失某些機會的恐懼,這是近幾年社交媒體興起后才引起科學家注意的現(xiàn)象。實際上,眾多微博網(wǎng)友明知自己有極大概率不會中獎,卻依然不斷轉發(fā)抽獎的做法,就是一種FOMO心理的反映。

在社交媒體上,這種心態(tài)在千禧一代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因此針對千禧一代的消費者的廣告策劃中,如果可以適當加入一些FOMO效應,就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像是倒數(shù)計時、限量銷售、限時特惠等等方法,都會讓消費者毫無招架之力。

把握當下熱點

營銷推廣如果能配合當下熱點,很容易引起廣泛討論,例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期間宣揚女性獨立、在國難日哀悼逝者、在國家重要年份宣揚愛國情懷。

在“蹭熱點”這塊做得最成功的,無疑是杜蕾斯的廣告策劃團隊。幾乎每次熱點剛出現(xiàn),消費者可能還未接觸到相關新聞,杜蕾斯的廣告便出爐了。

但是,要注意,“蹭熱點”操作起來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消費者的不滿,使品牌蒙上巨大損失。

通用磨坊旗下的麥圈品牌Cheerio就曾下過一步錯棋。2016年,美國傳奇音樂人物Prince逝世,Cheerio緊接著在事后幾個小時就發(fā)布了一條Twitter,紫色背景圖片上寫著“Rest in peace”(愿逝者安息),但其中“i”字母上的小圓點是用麥圈標記的。這一舉措被許多人認為是強行向亡者致敬,實則是為了提高市場關注度,給品牌帶來了負面影響。

想要成功蹭到熱點卻不引起消費者反感,首要條件是先做足功課。仔細分析目標消費者的輪廓,徹底了解他們的心理:“為什么做某件事”、“害怕什么事物”、“喜歡什么事物”、“對怎樣的行為感到反感”,才能勾勒出細膩的情感層次。

情感營銷是一門學問,要能夠設計出絕佳的視覺效果,擁有說故事的能力,并了解消費者真正的渴望,才能利用“情感”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歸根結底,只有了解消費者的商家才能成功進行情感營銷,盲目地采用營銷手法,都可能會給企業(yè)帶來不良后果。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
本文內容來自于飛書互動,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掃碼登錄
打開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后即可登錄/注冊
加載中
二維碼已失效 請重試
刷新
賬號登錄/注冊
個人VIP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