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選品原則
1. 重量不能太重 初入亞馬遜的新手,從節(jié)省的角度出發(fā),可以選擇不超過500g的產品進行初次嘗試。重量太大運費也很高,所以為了成本考慮,建議從輕的開始。
2. .排除敏感貨、危險品等品類敏感貨就是指一些液體狀、粉末狀、帶電池的、有異味的產品,為什么要排除呢?一方面是這些產品很多頭程服務商不愿意接,可能導致運輸成本增加。二是在運輸途中可能會發(fā)生不安全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 盡量不去選擇需要類目審核的產品亞馬遜有些類目是不對第三方賣家開放的,如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比如嬰幼兒產品類、車輛配件類、食品相關類。如果非要經歷這些產品,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和資質。
4. 新品的利潤不能太低 作為小白,如果一個產品售價過低,沒有盈利的空間,那么也就失去運營的意義了。個人建議起步產品的售價控制在15-35美金之間較為合適。5. 規(guī)避壟斷寡頭品牌的類目亞馬遜開發(fā)第三方賣家已經很多年了,導致很多有實力、有技術、有資源的先進者已經將自己的牌子做得規(guī)模非常大了,基本上處于行業(yè)壟斷地位。所以小白賣家選品還是要盡量避開大賣的鋒芒,找一些藍海小類目,一樣可以過得很滋潤。
6. 市場容量不能太小 簡單點講就是你這個小類目的前20名的銷量不能太小,如果連小類目bestseller每天都只有5個銷量,那你進入這種類目并沒有實際意義。
7. 要兼顧大小類目的排名listing頁面都有一個bestseller排名,上面是大類目排名,下面是多個小類目排名。賣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大小類目排名都要兼顧才行。
8. 盡量不選季節(jié)性或節(jié)日性的產品在美國、歐洲,每年都會有很多的節(jié)日,如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等,如果節(jié)日一過去,可能會出現(xiàn)滯銷的狀況。因此,新進場的小白還是要盡量避開這種產品,盡量選擇無季節(jié)、無節(jié)日特征的產品,全年可售,把選品失誤的風險降到最低。
9. 避免侵權因素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嚴厲,如果你的產品出現(xiàn)一丁點侵權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店鋪被查封。所以,在選品的時候,最好去美國的相關專利網站去查詢一下專利情況,避免出現(xiàn)侵犯知識產權這類低級錯誤。
四大誤區(qū)
1、Review數(shù)量越多的產品就一定越好不少賣家都會通過排名靠前的Best Sellers,在目標類目中尋找選品思路。那些Review數(shù)量多的產品,自然就成了優(yōu)先考慮的對象。但這樣做,真的就能選到好產品嗎? 其實不然,Review數(shù)量多的產品雖然市場容量比較大,但同樣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且不乏一些有錢有實力的大賣,中小賣家能夠分到一杯羹的概率也很小。對于中小賣家來說,并非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在分析銷量時,還要考慮到產品的競爭情況、成本幾何、后期還有無提升空間等等。否則,在你萌芽之前,大賣就已經準備好了一百種弄死你的方法,在你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就一槍爆頭。
2、分析產品Review時只考慮差評我們都知道,在大概確定一款意向產品時,很多賣家為了提高用戶體驗,會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差評從而想辦法改良產品,減少差評的概率。其實這是很片面的做法。 建議賣家除了在關注差評的時候,同時也應該查看一些好評,尤其是真實留評(shua評太明顯的忽略掉),通過分析競爭對手的好評,我們可以有兩個作用:一是看到用戶的使用場景,讓你對產品的定位更加清晰,對產品的定義更加精準;二是顧客之所以留下好評,一定是這個產品給他帶來了一定價值,解決了問題,這就產品的核心賣點。
3、調研競爭對手時只考慮短期銷量 有些賣家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發(fā)現(xiàn)在調研期間競爭對手銷量不錯,并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競爭情況跟產品成本空間等等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維度,所以盲目的認為自己選出了潛力的爆款,并且開始跟廠家下了大量的訂單準備發(fā)往亞馬遜倉庫。殊不知,自己在選品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很重要因素--季節(jié)性產品。其實,有些產品是因為季節(jié)性因素造成這個產品銷量在某段時間內走高。如果選擇這樣的產品,當季節(jié)一過,銷售便會嚴重下滑甚至積壓庫存,要知道,亞馬遜長期倉儲費也是很昂貴的。所以,我們在選品時,一定要清楚自己所選產品有沒有季節(jié)性,建議賣家在各個平臺上搜集數(shù)據(jù)以確認自己所選產品的具體情況。
4、盲目自信的認為利潤空間大的產品就能打造起來 一些賣家看到競爭對手某款產品銷量不錯,估算產品的毛利潤在50%以上甚至更高,然后就自信的以為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想著只要把利潤空間適當壓低,這樣價格就會凸顯優(yōu)勢。 其實,這樣的觀點也是有問題的。首先,競爭對手銷量已經很好了,如果拼成本價格,肯定更有優(yōu)勢,你拿什么競爭,如果競爭對手降價,你銷售產品還要不要利潤?其次,基于用戶而言,競爭對手的產品的Review積累了那么多,憑什么讓用戶選擇全新的你,就算你的價格有優(yōu)勢,大部分用戶也寧愿多花一點錢,選擇消費者反饋Review更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