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的AI翻譯器可以解釋無文字的語言 扎克伯格以閩南話舉例

來源:cnBeta.COM
作者:ugmbbc
時間:2022-10-20
1851
世界上大約7000種已知的語言中,有將近一半的語言,也就是其中的十分之四是口耳相傳,沒有包含書面內容。

世界上大約7000種已知的語言中,有將近一半的語言,也就是其中的十分之四是口耳相傳,沒有包含書面內容。這些無文字的語言給現(xiàn)代機器學習翻譯系統(tǒng)帶來了一個獨特的問題,因為它們通常需要在翻譯到新語言之前將口頭語言轉換為書面文字,并將文字還原為語音,但Meta公司已經通過其最新的開源語言AI進展解決了這個問題。

cc850317253a2f7.webp.jpg

作為Meta公司通用語音翻譯器(UST)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正致力于開發(fā)實時語音到語音的翻譯,以便元宇宙居民能夠更容易地進行互動(讀作:互相進行性騷擾)。作為這個項目的一部分,Meta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福建閩南話,這是一種散居在亞洲各地的無文字語言,也是臺灣地區(qū)的主流語言之一。

機器學習翻譯系統(tǒng)通常需要大量可標記的語言例子,包括書面和口語來進行訓練--這正是像閩南話這樣的無文字語言所不具備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eta使用語音到單元的翻譯(S2UT),將輸入的語音直接轉換為Meta以前開創(chuàng)的聲學單元序列,"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周三的一篇博文中解釋說。"然后,我們從這些單元生成波形。此外,UnitY被采用為雙通解碼機制,第一通解碼器生成相關語言(普通話)的文本,第二通解碼器創(chuàng)建單元。"

"我們利用普通話作為中間語言來建立偽標簽,我們首先將英語(或上面說的閩南話)語音翻譯成普通話文本,然后我們再翻譯成閩南話(或英語)并將其加入訓練數(shù)據(jù)。"目前,該系統(tǒng)允許講福建話的人與講英語的人交談,盡管很生硬,且該模型一次只能翻譯一個完整的句子。但扎克伯格相信,這項技術最終可以應用于更多語言,并將改進到提供實時翻譯的程度。

扎克伯格宣布,除了Meta已經從這個項目中開源的模型和訓練數(shù)據(jù)外,該公司還將發(fā)布一個基于閩南話話語料庫的首個語音翻譯基準系統(tǒng),以及"語音矩陣,一個用Meta的創(chuàng)新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LASER挖掘的語音翻譯大料庫"。這個系統(tǒng)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創(chuàng)建他們自己的語音到語音翻譯(S2ST)系統(tǒng)。

立即登錄,閱讀全文
原文鏈接:點擊前往 >
文章來源:cnBeta.COM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自于cnBeta.COM,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快出海對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zzx@kchuhai.com)刪除!
優(yōu)質服務商推薦
更多
掃碼登錄
打開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后即可登錄/注冊
加載中
二維碼已失效 請重試
刷新
賬號登錄/注冊
小程序
快出海小程序
公眾號
快出海公眾號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投稿采訪
投稿采訪
出海管家
出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