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黑五大促,又有一大波“林丹”平臺賣家出來吐槽。這樣現(xiàn)象無關“年景”,每年皆是如此,因為賺錢的賣家從不吱聲。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平臺賣家的競爭的確是越來越激烈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風頭正勁的獨立站。近兩年,不僅是賣家的大量入局,像服務商、資本市場也頻頻涉足、伸出橄欖枝。而今年疫情危機下,跨境獨立站更是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高速增長。根據Shopify剛剛公布的黑五戰(zhàn)績:在Shopify上開設商店的商家在黑色星期五(2020年11月27日)全球總銷售額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5%……
獨立站耀眼的成績下,我們也注意到另一個現(xiàn)象——當前無論是賣家,還是服務商關注的多是獨立站B2C市場,相對而言,同樣擁有巨大商機的獨立站的B2B領域,卻好似一片被忽略的潛力藍海。
獨立站為什么這么火?
為什么跨境獨立站能在最近幾年迎來爆發(fā)式增長?
一方面是得益于去中心化電商模式發(fā)展的大趨勢。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整個獨立站外部流量的不斷增長。
去中心化電商模式大勢所趨:從市場層面來說,調查顯示,海外新生代的消費者越來越愿意在非主流的電商平臺購物,這其中既包括一些垂直的電商平臺,當然也有大量的品牌官網、獨立站,市場需求所致,去中心化電商模式迅速崛起;再從賣家層面來說,尤其是跨境電商領域,越來越多的賣家、制造商,為了規(guī)避主流電商平臺的激烈競爭環(huán)境、擺脫平臺規(guī)則束縛,或是出于品牌出海的目的,大量的入局獨立站,參與者的迅速增加,也促使獨立站快速發(fā)展。根據艾瑞統(tǒng)計,預計2020年,去中心化電商交易總額將高達人民幣2萬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57%。雖然僅占電商總量約17.8%,但增量占整體電商市場增量50%,增長潛力巨大。
外部流量池的不斷擴大:圍繞跨境獨立站的流量來源非常豐富,如搜索廣告、社交營銷、聯(lián)盟的推廣、郵件營銷、社交媒體等形成了一個大的流量矩陣。今年疫情黑天鵝,促使整個線上零售流量暴漲,獨立站也獲利其中。根據ShopifyQ3財報顯示,疫情之下,海外不少零售企業(yè)加快了數字化轉型,Shopify在今年業(yè)績也高速增長,商品總成交量(GMV)在第三季度達到309億美元,同比增加161億萬元,增幅為109%。這是自2015年IPO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渠道流量的“俱漲”中,社交媒體作為獨立站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在今年疫情期間,增速也十分亮眼。
根據Facebook公開數據顯示,在今年海外疫情“最猛”,也是歐美各國封城的高峰期,F(xiàn)acebook第二季度月活躍用戶人數為27億,比去年同期的24.1億增長12%;日活躍用戶人數為17.9億,去年同期的15.9億相比增長12%。
不同于在電商平臺上的“目的式購物”,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產生的購買行為是“發(fā)現(xiàn)式購物”——可能是朋友的推薦,可能是被短視頻內容種草。通過社交網絡中和人的交往,對廣告、內容的接收,產生購買需求。
更為關鍵的是,社交媒體的廣告、內容的展示,是系統(tǒng)主動推送,用戶被動接受,也就是說用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活躍時間越長,可能收到的相關廣告、內容推送就越多,從而達成的交易就也越多。所以,疫情期間社交媒體流量的爆炸式增長,也極大的促進了獨立站電商的發(fā)展。
而線上消費習慣一旦養(yǎng)成,無疑會增大線上消費市場的基礎。這也會將獨立站紅利、線上紅利進一步延長。據Marketer預測,到2021年,全球電商業(yè)務預計將增長265%,全球電商銷售額預計將占全球零售總額的17.5%,這表明未來獨立站電商市場也會穩(wěn)步上升。
社交電商給獨立站帶來增長新動力
我們印象中,可能國人很少會選擇在社交平臺上購物,看到那些推送的廣告無感甚至反感。那些精準的廣告對我們來說,即便有興趣購買,也會去淘寶等平臺上搜索,因為我們知道平臺上的可能價格更便宜。但國外消費者理念不同,他們本就有獨立站消費的習慣,更容易對精準的廣告推送,產生購買興趣,就像我們前些年,也會在“凡客”、“當當”上買東西一樣。這是獨立站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但其實在海外的社交電商領域,除了廣告、紅人營銷,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在其他的新流量形態(tài)還處于剛剛開始的階段。比如2020年Facebook推出的Shops,包括直播、短視頻等等跟電商業(yè)務的結合才剛剛開始。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圍繞著內容和社交的購物場景會更加蓬勃。
也正是因為看到這樣的趨勢,電商、社交大佬早就開始在此方向砸重金布局。
像今年疫情期間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加大對社交平臺廣告投放力度。包括Facebook也于今年上半年推出了Facebook Shops,進軍社交電商領域。Shopify也在剛剛過去的在第三季度推出了TikTok渠道,使商家可以使用TikTok for Business創(chuàng)建視頻廣告并銷售產品,加快了在社交領域的布局。
但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當前無論是賣家還是平臺、機構,關注更多的還是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B2C市場,實際上線上的B2B領域,或許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最顯而易見的原因,疫情影響下,原本的傳統(tǒng)線下B2B渠道受到沖擊,大量的需求轉到線上渠道。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20年上半年貨物貿易數據顯示,在中國整體貨物貿易額同比下降3.2%的情況下,跨境電商進出口呈現(xiàn)逆勢增長,海關跨境電商監(jiān)管平臺出口增長達28.7%。包括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支持,無論是在已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qū),還是推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yè)對企業(yè)出口監(jiān)管試點等,均有效推動了跨境電商特別是B2B出口的增長。
其次,海外線上B2C電商賣家的增長,帶來的線上小B采購需求也迅速膨脹。
根據Maketplace2019年的數據顯示,亞馬遜、eBay、Wish、Etsy、Shopify等全球Top電商第三方賣家規(guī)模(不含中國)超1000萬規(guī)模。加之疫情之下,線下零售商的線上化、數字化的轉型,B2C電商賣家線上批量采購需求也急劇增長。不僅是平臺和獨立站的賣家,在社交電商的熱度之下,一些頭部網紅、大V帶貨、分銷產生的采購需求,也是一個不小的潛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傳統(tǒng)的線下大宗采購,這些平臺、獨立站賣家的采購的需求呈現(xiàn)多頻次,小批量的特點,像“一件代發(fā)”的模式,甚至成為了主流的采購方式之一。據調研,到2025年,Dropshipping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5579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8.8%。
還在死磕亞馬遜?獨立站的這個細分市場,要迎來大爆發(fā)!
不過,盡管受關注度小,但獨立站B2B市場的巨大商機,也同樣難逃大佬的法眼。今年9月份,知名B2B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也針對性的推出全新跨境SaaS產品MyyShop,一個快速建站智能選品分銷平臺,串聯(lián)那些在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等社交媒體上擁有私域流量的用戶,提供快速建站、嚴選貨源、智能選品、一件代發(fā)、全場景分銷、售后等一站式服務。
去中心化電商模式+社交電商風口+線上B端市場的巨大潛力藍海,在這三者的加持下MyyShop這一產品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本框架。
跨境賣家如何把握社交電商+獨立站機遇
平臺、大佬的布局方向,總與整個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不謀而合,像Facebook布局社交電商推出Shops;Shopify打通社交新通道TikTok的流量:敦煌網針對獨立站B2B市場推出MyyShop。大佬的一舉一動,仿佛就是行業(yè)的風向標。
那跨境電商賣家要如何把握這樣的機遇呢?
當前最多賣家選擇的,就是入局獨立站,甚至是加入海外社交電商渠道,直面C端消費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像Facebook Shops這種“跨界產品”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電商領域的經驗不足。電商所涉及物流、支付結算、售后等電商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都是Facebook比較陌生的領域。
而針對獨立站B2B市場,MyyShop或是賣家的非常重要的選擇。
敦煌網負責人介紹道:“對海外私域流量變現(xiàn)者而言,他們坐擁粉絲或者客戶群體,卻往往是電商‘小白’,不具備完整的電商能力,最大的挑戰(zhàn)往往是如何尋找適合的產品,保障物流交付并處理售后問題。而MyyShop集成優(yōu)選貨源、智能選品、靈活售賣、快速履約、本地化服務、輕度定制以及社交分享等特性,提供方便快捷、穩(wěn)定可持續(xù)的嚴選供應鏈方案。用戶既可以快捷打造自己的線上商店,也可以直接將MyyShop上的產品信息輕松接入自己在Shopify和eBay等平臺已有的店鋪,快速開始、無縫對接線上業(yè)務。基于大數據AI算法的智能選品功能,可以結合市場趨勢,向用戶推薦利潤更高、更易銷售的產品,智慧物流則可以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物流解決方案”。
根據敦煌網公開資料顯示,當前賣家入駐MyyShop無需入駐費,無需保證金,無需傭金,也無上架產品數量限制,但需要滿足一定的入駐門檻:
1、具備穩(wěn)定的供貨能力,嚴格的品控流程與專業(yè)的售后服務;
2、接受少批量多頻次采購;
3、有常備庫存者為主:發(fā)貨時間在訂單后3天內(物流信息必須7天內上網)。
此外,滿足以下條件的賣家,可享受MyyShop的優(yōu)先合作權:
1、品牌商,大型貿易商,能每月固定推薦新品;
2、有獨立生產能力的工廠,且接受少批量多頻次采購需求;
3、支持海外倉或有獨立海外倉。